欢迎访问江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学术前沿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前沿

重大突破:江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张化浩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入选2024年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1-28 17:53:00

为充分展示我国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宣传我国农业领域的重大科学成果,加快推动我国农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开展了“2024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论文评选工作。按照前沿引领、开创卓越、重大突破的原则,以2023年度Web of Science收录的农业领域中国学者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的2295篇高水平论文为基础,经初选、专家遴选和院士遴选等过程,遴选出了10篇能够充分代表2023年我国农业科技前沿、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性研究成果。江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张化浩教授领衔的鲤科重要经济鱼类保护及开发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的研究成果Maternal dominance contributes to subgenome differentiation in allopolyploid fishes入选,彰显我省在鲤科鱼类基因组进化、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走在了全国前列。



成果简介:多倍体化为物种进化提供遗传物质基础,在物种演化、新物种形成、植物育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然而,因动物中多倍体远少于植物中的,多倍体动物的研究严重滞后。独立多倍体化动物亚基因组的不对称进化的普遍规律是什么?是世界性研究难点和前沿重大科学问题。

鲤科鱼类(如青草鲢鳙鲤鲫鲂)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是现存脊椎动物中多倍体种类最丰富的一类,至少经历了13次独立多倍体化事件,是研究多倍体起源和进化的理想材料。九江学院张化浩/张小谷研究团队,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密西根大学,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等10家单位,从头组装了五个亚科的21种鲤科鱼类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并解析了三次独立多倍化事件产生的异源四倍体鲤科鱼类的两套亚基因组;确定了三次独立多倍化鱼类(包括鲤鱼和鲫鱼)进化关系最近的二倍体祖先现存种;阐明了亚基因组不对称进化的普遍规律:亚基因组优势模式是母本优势和转座子密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现来次母本的亚基因组富含与免疫功能相关的串联重复基因。总之,研究结果为阐明多倍体鱼类基因组进化、物种多样性、环境适应性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同时高质量基因组为鱼类基因库保护、分子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该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于202312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3740-y

2020-2030  江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大道1299号南昌大学医学部

前湖校区行政楼406室

邮政编码:330031
电子邮件:jxshxh@163.com
备案编号: 赣ICP备200063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