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学术前沿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前沿

九江学院张化浩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科研成果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4-04 07:18:00

       江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张化浩教授团队长期从事鲤科鱼类资源保护﹑育种及开发工作。前期已构建了长江上游特有的鲤科鱼类黑尾近红鲌的高质量基因组图谱(Zhang et al., 2020;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发现辐鳍鱼类是转座子水平转移的热点区,暗示宿主谱系是驱动脊椎动物转座子水平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Zhang et al., 2020;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年以来,张化浩教授团队牵头,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密西根大学,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周口师范学院,北京格致博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西南大学,马克斯·普朗克植物育种研究所,九江市农业科学院,汤普森研究所及维尔茨堡大学等10家单位,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Maternal dominance contributes to subgenome differentiation in allopolyploid fishes”的重要研究成果。该文章是九江学院再次以第一单位在该期刊发表论文,是水产研究团队在Nature子刊等国际较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又一个重要突破。
       团队使用PacBio CCS技术对来自五个亚科的21种鲤科鱼类基因组进行了测序,从头组装了它们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结合高通量染色体构象捕获(Hi-C)技术和特定的亚基因组标记,解析了三次独立多倍化事件产生的异源四倍体鲤科鱼类的两套亚基因组。确定了三个异源四倍体进化关系最近的二倍体祖先现存物种,研究了亚基因组之间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学差异,并得出结论,观察到的亚基因组优势模式可能是由于每个多倍体中的母体优势和转座子密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发现,三个异源四倍体来次母本的亚基因组富含串联重复基因,PFAM功能富集发现串联重复基因主要与免疫功能相关。
       九江学院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张化浩及张小谷教授、西南大学韩民锦副教授、密西根大学Patrick P. Edger副教授及德克萨斯州立大学Manfred Schartl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3740-y

2020-2030  江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大道1299号南昌大学医学部

前湖校区行政楼406室

邮政编码:330031
电子邮件:jxshxh@163.com
备案编号: 赣ICP备20006347号-1